高手在民間?
李良猷是我的建中和交大學長,在台灣IT行業赫赫有名。他不但功課好、成績好、專業強、而且多才多藝。他在交大唸書時,還成立了熱門音樂合唱團,創辦了星聲社。
良猷兄在1983年就參與成立了「中華軟體協會」(CISA),擔任常務理事。1986年在他推動下,軟協組織台灣軟體業者參訪了,香港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和印尼,開拓東南亞市場。
他在臉書上發表了一篇文章,我分享給大家,以他在台灣IT行業的名聲和經歷,他的這篇評論非常專業、客觀、精闢和公正。
他的這篇文章「為國家防疫資訊系統診斷及建言」,提出了問題和評論,也提出了解決方案的建議。
良猷兄從專業角度寫的文章,無關政治,無關顏色,希望大家能夠以「台灣未來會更好」的心態來閱讀。我更希望政府能夠以正面態度看待這篇建言。
回到我的標題,台灣的IT行業和產業在全球可是名列前茅的。至少在應用、系統、生產製造,台灣力壓世界許多國家。
雖然電腦不是台灣發明的,但是大家都知道, IT時代創造了兩個產業大國,一個是印度的軟體代工,一個是台灣的硬體代工。IT正好代表了India和Taiwan。
所以,毫無問題的, 台灣IT高手在民間。那麼為什麼政府的IT基礎建設和系統,在世界各國的應用排名中,不像產業一樣名列前茅呢?
從這篇文章裡面我總結心得如下:
1)政府決策者和年輕世代,確實有代溝存在,就像文章中提到的日本例子。
2)政府並非沒有高手,可是行政院,在科技政委郭耀煌博士和數位政委唐鳳之間,選擇了唐鳳。是為了表示接地氣?還是真的不懂專業?
3)政府的領導和決策者,就必須不斷的學習,充實自己。
在企業裡,為什麼叫總經理或是總裁?都有個「總」字,就是指坐在那個位子上的人,什麼都要懂,不能推說我不知道,或是全靠專家。
4)在民主選舉制度下產生的政府領導,至少一任4年,如果連任的話就是8年。在科技產業裡,8年對技術和產品來說,已經是經過很多代了。
政府施政必須考慮到基礎設施的改善,與中長期政策的執行,不能夠只做短平快、短期效果的事情了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86451546/posts/10223253880553755/